建设部立项课题――全国首个张弦梁马鞍型单层索网采光顶
计算模拟图片如下。请多指教相关图片
该工程为建设部立项研发项目,现已竣工,现场图片如下: 深圳三鑫公司在其研发中心两栋三层楼房的屋顶之间,设计了一个以马鞍型索网为支承结构的点支玻璃采光顶。采光顶的跨度为12m,长60m,安装标高16m左右。马鞍型标准单元的尺寸为12m×12m,沿屋顶的纵向组合成12m×60m的采光顶。索网由相互正交的一组抛物线索组成,网格平面尺寸为1.5m×1.5m,其中纵向索下凹,横向索上凸,相互正交,构成了具有负高斯曲率的马鞍型索网。在索网格的节点上安装用不锈钢制作的夹具和固定玻璃的连接爪。玻璃采用6FT+1.52PVb+6FT钢化夹胶玻璃,四点支承。这种玻璃采光顶的建筑造型,呈马鞍型曲面。采光顶的曲线流畅,外形美观,新颖别致,具有强烈的现代感,是覆盖大跨度建筑或建筑物之间空间的一种创新做法。但这种鞍型索网的刚度必须由施加预应力后获得,结构的形态控制、边梁构造、节点构造、玻璃安装等的难度极大,本次设计是一次探索,有关做法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。 大面积玻璃采光顶的支承结构,过去都采用桁架、网架、网壳等结构手段解决,这些传统支承结构与玻璃相配合时,都显得杆件多而乱、截面粗而笨、结构不通透、建筑效果不理想。有关资料的研究表明,正高斯曲率的网壳、荷载作用下,大部分杆件是受压的,压杆的稳定问题比较突出,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用双层结构,杆件截面也比较大,对于具有负高斯曲率的鞍形网壳来说,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是一个方向杆件受压,另一个方向受拉,其中的压杆由于拉杆的牵制,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,网壳受荷的全过程曲线也始终保持上升趋势,不存在整体失稳问题,但因压杆构造上的要求,杆件截面仍不能太小。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:如果将网壳两个方向的杆件均用钢索代替,并在承受荷载之前,沿受压方向先施加预拉力,从而使两个方向的索都处于受拉状态,形成具有一定刚度和承载能力的预应力索网。结构承受荷载时,索网中受拉方向索中的拉力进一步增大,而受压方向索内的拉力则减小。经过适当的预应力控制可使受压方向的索始终处于受拉状态,从而实现索网全按受拉设计,材料采用高强铝包钢绞线,断面小,挡光少,结构非常通透。以上便是预应力鞍形索网在结构方面的基本构思。把这种预应力鞍形单层索网作为点支式玻璃的支承结构,这是玻璃与结构之间的最佳配合,试算表明,恒载和活载作用下,结构刚度都能满足要求。 关于这个工程的一个论文:好东西
见过的采光顶形式不敢说多,但此种采光顶形式确实是比较新颖.强烈支持楼主. 呵呵,上去过,在上面踩着的感觉还真的很棒呢 做点式幕墙和点式采光顶三鑫公司在全国还是首趋一指的。 没有什么难做的,所谓的研究就是熟练运用那美国产的ansys软件。 好像ASI可以把这种东西做在墙面上的哦!!:) 主要是对结构的掌握,点玻的设计偏向与结构方面,施工要求精度高,剩下的就是¥了,哈哈!:D
页:
[1]
2